媒體報導媒體報導

Digitimes報導─製造業回流用電成挑戰 促成智慧能源管理需求成長

製造業大量回流,智慧能管新需求!

【DIGITIMES 2019年11月14日訊】

台灣高科技、電子業發達,卻也是非常高度依賴電力的產業,近來製造業一波波回流,對於產業發展而言是好事一樁,然而電力需求達到高峰,對於電力供應的穩定絕對是首要任務,促使近年結合電力管理智慧化的熱潮興起。

本身即以能源管理為核心的新創企業思納捷也因此看好未來在製造業回流帶動下,能源管理將會是未來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市場,業者透過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協助工廠用電智慧化的需求有增無減。

台廠回流是否確保供電無虞、業者要如何因應用電挑戰?基本上與供給端以及使用端都有切身關係,用戶與電業的互動對於供電穩定而言相當重要。思納捷總經理莊棨椉認為,首先必須克服的是電力調度所帶來的挑戰,這部分主要看供給端,也就是台電如何因應。而事實上這部份台電早已陸續實施多種措施,例如透過需量反應計畫,以達成降低電力系統負載以及穩定供電的目標,包括推動時間電價、季節電價、需量競價等多元措施,引導用戶調整製程或改變用電習慣。

而對於使用端而言,則可以主動透過電力品質分析與生產管理整合。莊棨椉觀察,目前製造業普遍都已具備要對電力基礎設施強化管理的認知,透過即時監控電力資訊做為能源管理的基礎,像是監測電力不穩時產生諧波干擾、供電不足時降壓降頻,或是瞬間突波等等,這些可能直接影響製程設備穩定運作的變數,如果業者本身沒有做好即時監控與應對措施,除了造成設備異常外,也會連帶影響生產線運作,因此對於生產端而言,電力品質的監控就顯得相當重要,而這也都是能源管理需求下的基本要件。

不管是供給端還是用戶端,如何更智慧地「用電」也成為未來各界積極努力的方向,莊棨椉表示,本身就以能源管理切入市場的思納捷則是在面對用電戶與台電時找到各自的市場發展機會。他指出,過去思納捷以能源的AI總管為核心,提供非家庭用電戶智慧化能源管理服務,例如電能監控、需量管理,或是透過變壓器、配電盤的監測達到用電安全,然而能源管理除了用電戶之外,更需要從供電端完善供電調度。

因此思納捷現在也積極從供電端與資策會展開合作,莊棨椉透露,目前思納捷正著手與資策會針對自動需量反應(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ADR)計畫,協助台電開發雲端管理平台。根據資策會資料表示,相較傳統需量反應透過調度人員溝通,一次只能協商一個用戶,溝通作業時間長且溝通用戶數量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因應大範圍臨時卸載需求,自動需量反應機制則是透過導入資通訊技術取代傳統人員溝通,進而轉為系統對系統連線,不僅可縮短作業時間,還能同時與數千甚至數十萬用戶進行協商,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的短時間內執行大範圍臨時卸載需求。台電現在積極希望達到用電調度智慧化,而思納捷本身具有電力管理平台的開發能力,恰好能夠以PaaS服務商角色切入市場。

事實上,早前思納捷就曾與遠傳合作開發電力管理平台,其協助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首創針對299間國中小學打造「校園智慧能源雲」平台,透過能耗相關資訊進一步達到需量預測與最佳用電效率分析,透過資訊整合建立能源管理的基礎。

572766-1-UOGKA Digitimes報導─製造業回流用電成挑戰 促成智慧能源管理需求成長
製造業回流帶動,能源管理將會是未來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市場。李建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