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料智慧升級大挑戰
成功案例─有機肥料智慧升級大挑戰
中部一間百年食品企業在地深耕已久甚至進軍全國市場,產品範疇包括食用油、穀物食品、寵物食品、肥料資材、禽畜飼料、水產飼料等,在肥料與飼料市場上享負盛名,年營收也突破百億,甚至有機質肥料年產量達27000噸以上,是國內有機質肥料市佔的第一把交椅。
然而,以目前國內的肥料與飼料製造產業而言,在產線上的資訊化管理、智慧化建置程度仍相對不足,而該食品公司也隨著生產經驗的累積,逐漸發現了重大且環環相扣的管理問題:
- 問題一、產線的品質維護與產能不彰
產線純粹以師傅經驗維護製粒機台的刀具/模具,若是延後更換則將造成每年平均出現5噸以上的生產廢品,換算約為40萬元的生產報廢損失。
若兩次粉碎製程不完全則須重新進行,造成的平均年損失約100多萬元。 - 問題二、設備保養與人力耗損
生產製程上無法即時得知粉碎機刀具、製粒機模具的磨耗問題以及入料排程,除了每日必須分別針對粉碎機與製粒機,耗費至少4小時追蹤製程品質造成人事成本增加(合計每日需8小時進行製程品質追蹤),也反映出因缺乏生產資訊可視化平台,所造成的人力耗損與浪費。
(左圖:粉碎機刀具外觀/右圖:製粒機模具外觀)
針對前述問題,該食品實業公司透過導入思納捷科技的In-Factory智慧工廠解決方案,並依序分為三個主要架構,分別為「生產機台徵兆訊號截取與聯網建置」、「生產智慧化模組」、「生產資訊可視化平台」:
一、生產機台徵兆訊號截取與聯網建置
針對產線機台導入馬達解決方案與電能管理解決方案,監測溫度、振度、電流等運作數據並即時回報異常狀況。
二、生產智慧化模組
針對粉碎機刀具與製粒機模具的磨耗,透過數據建模與機器學習建立生產智慧化模組,監測運作數據並及早預測維修與更換時機。
三、生產資訊可視化平台
透過整合性數據資料庫,使生產資訊平台更加透明,並同時以系統資訊安全輔導強化廠商資安,讓管理人員可以減少紙本記錄與實地監測耗費的時間。
導入後的效益
該食品實業公司在實際導入後的成果也十分亮眼,成為全台第一間導入有機肥料生產AI智慧管理系統的標竿企業,其成效亮點說明如下:
- 生產資訊化平台導入後,將紙本流程工單入料耗時由每日2小時降至30分鐘。
- 粉碎機刀具/製粒機模具預測智慧模組導入後,將人力監控耗時由每日4小時降至5分鐘。
- 粉碎機馬達運作監測模組導入後,將針對粉碎製粒馬達進行監測的人力耗時由每日4小時降至5分鐘。
- 節省因未能及時更換刀具/模具所衍生之報廢與誤稼動綜合成本約450萬/年。